赛事动态
合作联系
电话:0991-4850190
邮箱:539959104@qq.com
地址: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龙泉街120号
从采石场到国家湿地公园从“美丽河湖”到“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”——天子湖上好冲浪
天子湖位于资江上游邵阳县境内,南部源头是夫夷水,西部源头为赧水,两条水合流成湖。沿湖而建的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784.2公顷,公园内植被繁茂,水草丰美,是湘西南的“绿色明珠”。
邵阳县依托天子湖的人文和自然资源,不断丰富旅游业态,提升旅游服务质量,促进水上体育事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。2022年,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项目落户天子湖。
盛夏时节,满目青翠,碧波荡漾,记者走进天子湖,仿佛置身于一幅江南烟雨画卷中。白鹭翩飞,鱼翔浅底,游船穿梭,远山近湖美景徐徐展开。
7月18日,天子湖码头,老船工张海云系紧救生衣,驾驶观光船,准备迎客。从小生活在天子湖畔的张海云,见证了天子湖的美丽蝶变。
“以前这里并没有湖,只是一个险滩,名叫渣滩。”张海云说,渣滩当时是资江上游最凶险的地方,河水在此连续急转,形成“∩”形大湾,水下三个大暗礁,船工们曾哀叹“过一过二难过三”,两岸村民谈之色变。
比险滩更令人可怕的,是干旱与贫瘠。这里地处衡邵干旱走廊,十年九旱,庄稼难活。“要是能在资江上游修个大坝,数万亩农田就有救了!”
1976年,邵阳县众志成城,动员41个公社、2万余名青壮年,奔赴拦江截流工地参与工程建设,一场驯服恶水、改写命运的战役打响!
1980年,历经5年奋战,渣滩大坝建成,大坝上游的浅河变深湖。因湖旁有座天子山,当地人取名天子湖。
深水藏好鱼。建湖伊始,湖内鱼类丰富,周边不少村民当起渔民。“当时一人一船一张网,一天能捞五六公斤鱼,渔民们日子过得很滋润。” 张海云回忆道。
可惜好景不长。20世纪90年代,采砂业兴起,湖水日益浑浊,天空也变得灰暗。“沿岸13个村建了数十座砂石码头,货车进进出出,尘土飞扬。湖水黑黄,鱼虾都快绝迹了。”
生态环境遭到破坏,张海云和许多渔民一样,放弃打鱼,另谋生路。张海云在屋后建起猪圈,养了100多头猪。每天清扫的猪粪混着雨水,渗入湖中。
那时,天子湖周边,像张海云这样的养殖户不在少数。他们为求生计,无意间让天子湖的生态雪上加霜。
痛定思痛,从地方党委、政府到民间,大家逐渐意识到:保护生态环境,治理天子湖,已刻不容缓!
2013年,随着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获批,当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幕正式拉开:23座砂石码头被关停,百艘采砂船被清退,裸露尾砂堆复绿行动实施,34户养殖户的267亩围栏被拆除。
大规模治理带来水清岸绿,天子湖再现动人模样。2019年,天子湖水质达到Ⅱ类标准。当年12月,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,天子湖正式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。2021年,天子湖成功获评“湖南省美丽河湖”。
目前,天子湖的生态环境已恢复如初,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,记录到的维管束植物523种,脊椎动物190种,其中包括鸳鸯、东方角鸮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如今的天子湖,碧波荡漾,鱼虾重现,候鸟翩跹。
放弃养猪业的张海云,凭着几十年掌舵经验,考取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证书,成为最了解天子湖前世今生的“游船向导”。
7月19日,邵阳县蓝印文化传承基地又迎来一批研学游客。基地负责人杨彩虹,一边讲授印染要点,一边示范。看到一块块白布,逐渐变成精美的蓝印花布,大家既兴奋又好奇。
邵阳蓝印花布又称“豆浆布”,是一种用石灰豆浆防染花靛蓝色的双色布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蓝印花布在邵阳县有近两千年的历史。《邵阳县志》记载:唐贞观时期,邵阳人在苗瑶蜡染的基础上,首创以豆浆石灰代蜡防染的印染法。至明清两朝,邵阳成为华南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蓝印花布生产、染印、销售中心,被誉为“蓝印花布之乡”。2008年,邵阳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望江湖村的地理位置很特殊,是天子湖的一个湖中村,因村中有个望江湖而得名。
“望江湖村原名排头村,在天子湖形成之前,这里是夫夷水和赧水两条河流的交汇处,水面宽阔平缓,是停靠排筏的理想之地。”望江湖村党支部副书记谢波介绍,“邵阳蓝印花布从这里的码头源源不断销往外地,排头村逐渐成为蓝印花布生产、染印、销售的一个重要枢纽。”
在望江湖村土生土长的杨彩虹,对蓝印花布感情笃厚。“奶奶29岁守寡,靠蓝印花布养活6个子女。”说起自己的家史,杨彩虹感触良多。杨彩虹从小就跟着奶奶学做蓝印花布,结婚时,母亲送的嫁妆就是一套蓝印花布四件套。
天子湖形成后,望江湖村周边地区被水淹没,作为交通枢纽的码头优势没有了。加上后来,机织布成为消费主流,蓝印花布逐渐没了市场。杨彩虹只好外出谋生。
2013年,外出闯荡多年的杨彩虹,带着女儿罗沙沙,毅然回乡创立湖南蓝印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,并拜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蒋良寿为师,复活蓝印花布传统技艺。罗沙沙发挥大学所学专长,在学习传统技艺的基础上,大胆创新,设计出特色旗袍、礼服、枕套、遮阳伞等10多个系列的文创产品,广受消费者喜爱。
随着邵阳蓝印花布声名渐起,当地政府因势利导,引(投)资近3亿元,在风景怡人的望江湖畔,建设蓝印花布特色小镇。目前,特色小镇已初具规模,蓝印加工工坊、蓝印特色街区、蓝印特色酒店、蓝印体验民宿、蓝印农家大院、非遗劳动教育研学基地等项目已一一落地。
特色小镇揭开面纱,望江湖村重新热闹起来。记者走在小镇的马路上,如置身古朴的文化村落,粉墙黛瓦,如诗如画,静谧且充满生机。站在小镇的阁楼上抬眼望去,湖水一碧万顷,远山含翠,近水含烟。
夕阳下,波光粼粼的天子湖水面上,桨板爱好者们犹如鱼儿般快速穿梭前行,在一湖碧水上破浪前行。
7月20日,记者体验了一次桨板运动。坐上桨板,轻轻一划,就稳稳当当滑出数米。光脚踩在桨板上,透过薄薄的桨板能清晰感知湖水的律动,好不惬意。
自2022年成功举办中国桨板黄金联赛以来,邵阳县已连续举办三届国家级水上运动赛事。每届赛事,都有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名水上运动员,在天子湖上演“速度与激情”。如今的天子湖成为桨板运动的热门“打卡地”,吸引众多桨板运动爱好者和游客前往。
随着越来越多的水上运动爱好者寻“浪”而来,邵阳县借势擦亮文旅名片,不断完善水上休闲运动项目的配套设施,推出水上飞人、桨板培训、水上快艇娱乐等体验活动,形成集体育竞技、体育文化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水上运动聚集地,打造水上国民休闲旅游目的地。
“以前没有人来天子湖,现在多了许多玩桨板、露营的年轻人,天子湖处处充满了活力。”附近居民杨礼华感叹。邵阳县相关负责人介绍,桨板运动所带来的消费年均增速25%,带动县城餐饮、住宿、农产品等相关产业增收超2.2亿元。
天子湖沿线个村庄,天子湖曾是村镇间的天然屏障,如今却成为连接人与自然、传统与现代的纽带。
天子湖不夜城位于邵阳县塘渡口镇霞塘云村,与天子湖景区水上休闲运动中心隔湖相望。占地3000平方米,街区内一栋栋复古特色建筑,还原了“十里洋场”的繁华与烟火气,洋溢着浓郁的古朴气息,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风情。
暑假来了,天子湖不夜城的“顾事影像清吧”生意更火爆。老板蕾蕾忙得团团转,从早上开门到深夜打烊,客人基本没断过。她原本在县城经营照相馆,看到天子湖的发展机遇,关停老店来这里创业,转做旅拍服务。暑期客流大,她提前备足了假睫毛、发卡、亮片等化妆用品,精心准备了各类民族服饰。
年轻人的热血与激情,创业者的智慧与勇气,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,在这里尽情挥洒。从桨板的激情竞速到不夜城的全民狂欢,天子湖正以独特的魅力,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,在这里书写新的青春故事。
文旅融合的深层密码——以自然为基,以人文为脉,让沉睡的天子湖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苏醒。湖畔非遗小镇的青砖黛瓦,唤醒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记忆,更是对自然村落生活肌理的重新凝视;蓝印花布的纹样与民俗故事交织,将非遗转化为可感知、可参与的沉浸式体验,让文化从“陈列”走向“活态”;桨板赛事的浪花里,古代渔猎文明的回响与现代运动活力碰撞,让传统与当下有了一次温情的对话。
天子湖蝶变的核心,在于拒绝将自然与人文割裂成“景观”与“展品”,而是让山水承载文脉,让文脉点亮山水。当自然不再是孤立的风景,人文不再是悬浮的符号,一地的魅力便有了扎根的土壤。天子湖的实践证明,唯有让生态肌理与文化记忆深度咬合,才能让地域魅力超越一时的惊艳,焕发可持续的生命力。九游官网app九游官网app